太谷继红玛钢玛钢管件的发热套可以做成明冒口,也可为暗冒口。制造模型时应做出等于发热套外圆的活块模型,造完甩后获得发热套明冒口的型腔。合箱时,将明冒口的发热套从上箱顶面装入型腔中。浇注后,明冒口钢液面上要撒一层保温剂,防止目口顶面故热过多。
制造模型时,模型上做出直径等于暗冒口的芯头,造型时,将发热套放在芯头上,并嵌在铸型上。取摸后,发热套就留在铸型内,在铸型上留出冒口的通气孔。
发热套暗冒口补缩效率高于发热套明冒口,所以生产中发热套暗冒口比发热套明胃口应用得广泛。
玛钢管件的发热套暗冒口的根部有10-40mm高的砂圈(较大的发热冒口取上限,较小的则取下限),砂圈是用普通型砂在制套的同时捣制成的,发热套明冒口的根部也存在类似发热套暗冒口根部的砂圈,只是它不在制明冒口发热套时捣制出,而是在制外模时捣制的。砂圈作用是防止发热套直接同铸件接触而发生粘砂、增碳等缺陷和便于清理。发热套燃烧反应产生大量气体,故发热套要做出排气孔道。
“在薄壁的内表面有时当稀土含量最低时形成厚约0.2-0.6亳米厚的片状石墨层。它对铸件的强度没有本质的影响。” 在首钢铸造厂生产4.5吨玛钢铸铁钢锭模时,发现在它的外表面存在厚度<1.5毫米的片墨层。片墨层的存在,对经受疲劳载荷的铸件是不利的。片墨层的产生主要是铁水与型、芯表面互相作用的结果。由于苏、型材料中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硫,它们在烘干过程中,燃料燃烧产生的硫化物也会有一部分吸附在型、芯表面,这些硫将消耗铁水表面的镁、铈、钙等元素使其含量大大降低,或是与“铸件表面氧化,使稀土含量大大降低(1/3-1/2倍)有关” ,认为除了硫、氧以外氮也会产生片墨层。片墨层的产生是硫、氧、氮三个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太谷继红玛钢为了防止片墨层的产生,在造型、芯材料、涂料、燃料中的含硫量要尽可能的低,同时在铁水中多加一些钛和铈则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类缺陷。